English

自然价值与人类中心

1998-06-12 来源:光明日报 李亚彬 我有话说

李连科:生于1941年 9月,辽宁盘锦人。现任商务印书馆

副总编辑、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出版著作六种,发表论

文百余篇,是国内价值哲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李亚彬: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轻视自然环境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除了人烟稀少的闭塞落后地区之外,已经无人不感到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空气污染,河水变臭,臭氧层被破坏,地球变暖,森林大量减少和荒漠化。有人认为造成这些危害的原因是人们过分重视经济价值而忽视自然价值,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连科: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个生态问题,而且是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乎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于是,人们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有人主张用自然中心主义取代人类中心主义;有人提出用“天道论”代替“人道论”;甚至有人将自然界、生态链或环境物当作和人一样的独立的、平等的价值主体,主张人们应服从它们的利益。70年代,国外提出了环境伦理学,它是针对人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伦理方面给保护自然环境提供根据的理论。在一般人看来,正是近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引起了对环境的破坏,而人类中心主义便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向自然界掠夺,是人类的贪欲造成了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为了抑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就必须承认人以外的存在物的价值和权利。有的人把这种存在物归结为有生命的(包括植物)东西,有的人把这种存在物归结为包括无生命的东西在内的一切自然物,即用自然价值取代经济价值。

李亚彬:这实际上是认为一切自然环境本身都具有价值,也就是说自然环境的价值不再是对人类而言的,而是它们自身具有的。换句话说,这里的价值,不再以人为中心,而是以自然为中心。这样的价值是可能的吗?

李连科:价值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没有人及其需要,就无所谓价值。自然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的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如果人类不存在了,它就无所谓价值,尽管它会仍然存在下去。保护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本身并不是以自然环境为中心,恰恰是以人类为中心。保护好自然环境,正是为了人类的幸福。破坏生态是为人类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保护自然环境,是从盲目的、低级的人类中心主义走向自觉的、高级的人类中心主义,而决不是以自然为中心。所谓可持续性发展不是指自然本身的发展,恰恰是指人类的发展需要依赖自然环境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是指自然界自身的发展,而是人类自身的发展。

李亚彬:既然自然不可能具有独立于人类的价值,那末自然中心论就不成立了,是这样的吗?

李连科:是的。自然中心论忽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破坏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都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发生的。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之所以遭到破坏,在于人们盲目地索取。自然界不能自动地满足人类的需要,靠人类的主动创造,自然界才会被人类所利用。表面上看,人们由于消耗能量太多,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然而,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是守恒的。只要人类存在,能量总会被不断开发出来。有人认为,环境问题在于资源、能源开发的技术落后于消费的技术;废料处理的技术落后于资源摄取技术。看来,问题不是出在自然本身,而是出在人身上,只有人的问题解决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问题才会解决。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问题,还有一个阶层、阶级、民族、国家等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李亚彬:有些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指责它助长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人类中心主义就一定会走到环境保护的反面吗?

李连科:人类确实干了许多蠢事。但这并不是一提以自然为中心,便可以解决的。但人类本身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由盲目走向自觉。虽说人类离理想还差得很远,但目前至少可以认为,在当今信息时代,在同一个“地球村”中,人们应该并且能够,或者说只得进行利益的调整,互相协商与让步,共同对付环境问题。否则,人类将自取灭亡。当然,由于人们所处的处境和利益不同,对人类中心主义可能有各种不同的理解,甚至盲目掠夺自然者,也可能主张人类中心主义。但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则从人类的整体、长远利益出发,努力调整人类内部的相互关系。所以,人类中心主义完全可以引向环境保护。人类如果真正以自己为中心,它就应当关心自己的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共有的,爱护人类就包括爱护自然环境。比如生态平衡,表面看来,它似乎是自然环境稳定的相互关系问题,但从自然界方面看,平衡总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所要求的平衡,也总是处于暂时的、变动状态中,不会永恒不变。这种平衡,只是相对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的人而言的。可见,生态平衡只是相对于人类而言,并非相对于自然界而言。生态平衡与否,是人类中心论的观点,而不是自然中心论的观点。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